土木工程这个学科啊,excited。特别是钢混这门课,总是学的有点迷糊(虽然我最后考试满绩)。我觉得钢混这门课学好大概有三件事,第一是理解清楚钢筋与砼这两种关键材料的性质,这些性质决定了我们设计的原则;第二是掌握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,对于梁的抗弯、抗剪,柱的抗压等构件的计算方法;第三是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,将构件组成结构之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。如果说还有一点就是实际设计截面时要注意一些构造要求,比如说弯起钢筋的排布,或者对钢筋排数和直径的限制。但这些都是次要的,主要的就是三件事情,因为这些原则它们的目的都是统一的,就是为了发挥钢筋混凝土这种材料的最大性能。
材料性质
首先是钢筋与砼的性质,有一大串的指标:理解这些很重要。
混凝土部分
混凝土的强度
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等级fcu,k
其中下标cu表示立方体,k表示标准值。
立方体抗压强度没有设计值,在标准条件测得。
标准条件:温度20℃±2℃,相对湿度为95%以上养护20d。
这里有一个标准值和设计值的区别要看清楚。
荷载标准值k就是设计时要比它大。
荷载设计值就是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γ。一般地,恒荷载γg=1.2,活荷载γQ=1.4。
同理,材料强度设计值等于标准值除以分项系数。例如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=ftk/γc,其中γc=1.4。
标准试验方法需要注意:
- 加载速度
越快越高 - 试验方法
涂抹润滑剂会导致横向变形更容易,因此更容易破坏 - 尺寸效应
小尺寸测得抗压强度要搞
其他强度
fck 轴心抗压强度,和立方体抗压强度fcu,k之间存在公式转换。能更好的反应实际抗压能力。
ftk 轴心抗拉强度,通过劈裂实验测量
混凝土的变形
变形模量
- 原点模量(弹性模量)$ E_r $:应力应变曲线上过原点的切线。
- 割线模量$ E’_c $:应力应变曲线任一点和原点的连线。
- 切线模量$ E’’_c $:应力应变曲线任一点和原点的切线。
徐变
徐变具有两面性:
- 优点:有利于结构内力重分布,减少外界因素对超静定结构的不利影响,降低附加应力
- 缺点:引起结构变形增大,导致预应力损失、结构破坏、
徐变特点:加载越早、水泥越多、水灰比越大,徐变越大。骨料越坚硬弹性模量越高(对水泥徐变约束大)、养护时温湿度越高(水化充分),徐变越小。受到荷载作用后温度越高湿度越低,构件尺寸越大(失水受限),徐变越小。
混凝土本构关系
可参考教材
混凝土的破坏
一般混凝土的破坏指达到极限压应变
钢筋部分
钢筋破坏
有明显流幅(屈服台阶)的钢筋计算时以屈服点作为强度限值,没有明显流幅或屈服点的,取残余应变的0.2%对应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强度标准值。
同时对钢筋极限拉应变也有要求
钢筋本构关系
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
光面钢筋粘结力的形成因素:胶结力(水泥浆体对钢筋表面氧化层的渗透)和摩阻力(混凝土收缩)
变形钢筋粘结力形成因素:机械咬合作用
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
- 防止纵筋锈蚀
- 火灾情况下减缓钢筋温度上升
- 钢筋和混凝土更好粘结
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设计
适筋梁破坏三阶段
这个将来会做实验看到
- I阶段:混凝土未裂阶段
- Ia阶段: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依据
- II阶段:混凝土带裂缝工作阶段
可作为正常使用阶段盐酸变形和开展宽度的依据 - III阶段:破坏阶段
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
此处可以对比柱的五种破坏形式
- 适筋梁
适筋梁的破坏是塑性破坏,始于受拉区钢筋屈服,这时候受压区混凝土还未达到极限压应变。 - 超筋梁
超筋梁的破坏是脆性破坏,始于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碎(达到极限压应变),此时钢筋还未屈服。 - 少筋梁
少筋梁的破坏是脆性破坏,始于受拉区钢筋迅速屈服并进入强化阶段。
对于这种破坏裂缝往往集中出现一条,宽度和高度都比较大。
梁的抗弯设计
梁的抗弯设计相对比较简单。主要是考虑钢筋拉力T,受压区混凝土的均布力C(拉区混凝土相对于钢筋可以忽略不计)和弯矩M的平衡。此外还要避免超筋和少筋破坏。
梁的抗弯设计所做的简化的假定
- 五个基本假定
- 平截面假定
- 不考虑混凝土抗拉
-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
注意和前面的本构关系比较,发现两者并不相同 - 钢筋极限拉应变取0.01
- 等效矩形应力图
受压区混凝土理论应力图形较难计算,这里等效成矩形,可以方便地得到C的大小和作用位置,同时引入了系数$ \alpha_1 $和$\beta_1$。
常用符号以及解释
符号定义 | 意义 |
---|---|
$ A_s $ | 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 |
$ a_s $ | 下部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 |
$ h_0 = h - a_s $ | 下部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|
$ \rho = \frac{A_s}{b h_0} $ | 配筋率 |
$ x$ |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|
$ x_c $ | 中和轴高度/受压区理论高度 |
$ \xi = \frac{x}{h_0} = \rho \frac{f_y}{\alpha_1 f_c} $ | 相对受压区高度/配筋系数 |
$ \xi_b = \frac{x_b}{h_0} $ | 界限受压区高度 |
$ \alpha_1, \beta_1 $ | 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 |
$ f_y $ |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|
$ f_c $ |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|
$ M_u $ | 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|
基本方程
$$
\alpha_1 f_c b x = f_y A_s \\
M_u = f_y A_s (h_0 - \frac{x}{2}) \\
M_u = \alpha_1 f_c b x (h_0 - \frac{x}{2}) \\
$$
以上方程可以暴力解